您的位置: 首页 >健康科普>详细内容

健康科普

减盐减油,健康生活更轻松

发布时间:2025/06/27 点击数: 【字体: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减盐减油
享受健康生活   



你是否习惯了浓油赤酱的诱人滋味?那些咸香可口、油润诱人的菜肴,固然能带来舌尖的满足,但背后却悄悄埋下了健康的隐患——过量摄入盐和油,正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两大“隐形杀手”。


图片
盐过量:血压的无声推手

盐(钠)是我们身体必需的营养素,但过量摄入危害巨大:

1.血压飙升:

高盐是高血压最明确的饮食风险因素。体内钠过多导致水分滞留,血管压力增大。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庞大,高盐饮食是重要诱因之一(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》)。

2.心脑警报:

高血压是冠心病、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,严重威胁生命。

3.肾脏负担:

肾脏需要加班加点排出多余钠离子,长期高负荷工作易损伤肾功能。

4.胃部隐患:

高盐可能刺激胃黏膜,增加胃炎、胃溃疡风险,甚至与胃癌相关。

5.钙质流失:

钠排出时会带走钙,增加骨质疏松风险。



警惕“隐形盐”

除了炒菜放的盐,酱油、蚝油、酱料、咸菜、腐乳、腊肉、香肠、挂面、面包、饼干、薯片、话梅等加工食品中都藏着大量钠盐。




图片



图片
油过量:肥胖与慢病的温床

油脂提供必需脂肪酸和能量,但过量危害不容小觑:

1.肥胖元凶:

油脂热量极高(1克油≈9千卡),过量摄入是导致肥胖的直接原因。

2.血脂异常:

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过多会升高“坏胆固醇”,降低“好胆固醇”,促进动脉粥样硬化。

3.心血管危机:

血脂异常是冠心病、心肌梗死、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。

4.脂肪肝风险:

过剩脂肪在肝脏堆积,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。

5.反式脂肪陷阱:

油炸食品、人造黄油、起酥油、部分奶茶和糕点含反式脂肪,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


“隐形油”藏身地:

油炸食品、烘焙点心(饼干、蛋糕、酥皮)、沙拉酱、火锅麻酱、部分零食(薯片、膨化食品)、外食菜肴(尤其是红烧、干锅、水煮类)。




图片



行动起来,智慧减盐减油

改变习惯并不难,关键在于意识和技巧

图片



图片

减盐妙招

1. 量化工具

使用限盐勺(每人每天<5克盐),烹饪时心中有数。

2. 出锅放盐

菜肴出锅前或出锅时撒盐,咸味更明显,用盐量可减少。

3. 替代增味

善用葱姜蒜、辣椒、花椒、八角、醋、柠檬汁、番茄、香菇、香菜等天然香料和食材提味。

4. 警惕“隐形盐”

购买包装食品仔细看营养成分表,选择“钠”含量低的;少吃榨菜、咸蛋、火腿肠等高盐加工食品。

5. 味蕾适应

坚持清淡饮食,味蕾对咸味的敏感度会逐渐恢复。


图片
减油妙招

1. 选择烹饪

多采用蒸、煮、炖、焖、凉拌、白灼等低油烹饪方式,减少煎炸爆炒。

2. 定量用油

使用控油壶或喷油壶,每天总量控制在25-30克(约2-3白瓷勺)。选择不粘锅减少用油。

3.聪明选油

以植物油为主(如菜籽油、花生油、葵花籽油、橄榄油),限制动物油;避免反复煎炸用油。

4.拒绝“反式”

少吃含人造奶油、起酥油、植脂末的食品(如奶茶、糕点、油炸零食)。

5. 外食/外卖策略

选择清淡菜品,主动要求少油少盐;涮掉多余油汤;自带健康零食。

6. 食材预处理

肉类可先焯水去除部分脂肪;煲汤后撇去上层浮油。




图片
END


编辑|邓  静
一审|杨  宏
二审|谢亚男
三审|杨   弃

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